万家财经 > 股市 > 股市要闻 >

美国印钞对股票的影响

chenologin2分享

1. 美国的印钞行动对我国股市有利还是不利

这不仅直接给予中国央行强烈的降息比照信号,更使得目前极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打开了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包括央行近期不断地通过正回购操作回收流动性,都在预示着降息或者存准率调降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其二,作为大量美国国债的投资国,美国的货币滥发行为必然会摊薄中国既有投资品种的实际价值,最终会伤害到中国的经济利益。 对此,国内调控部门极有可能会做出一些战略性的调整,比如选择逐步降低美元投资比重、至少在增量资金上选择黄金投资等等。

这样的投资方向变化,也会给相关领域的市场价格变化造成影响。 其三,货币滥发的隐患就是通货膨胀重出江湖,对此最为敏感的行业就是大宗商品,这也正是近期有色金属板块持续活跃的最大理由。

以市场的长期机会看,美国类似的非常规招数应该还会继续实施。据此而言,周期性敏感行业和通胀受益板块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想象空间,类似的是市场投机性机会仍将继续出现。

2. 美印钞救市对中国股市乃至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美国开动印钞机,印一万亿美元的钞票,直接导致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印钞票,其实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国家包括民众整体负债100%以上,要还债,谈何容易,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印钞票了,你不是要美元吗,咱可以无限量供应。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相当于打劫,前段时间我们的打工仔们为国家辛苦赚来的美元要“化水”了。不过,如果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也并不一定全是坏事,这里分析一下他的后果: 一、美国人印钞票买入自己的国债,和当年我国内战时期国民党缺钱印钞票的效果的一样的,当年国民党印钞那会儿,物价飞涨,买一斗大米要万把块,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不过美国和中国不同,他们的货币暂时还是全球流通货币,他们印的钞票不仅仅是在国内花的,所以他们的物价暂时不见得会涨到哪儿去,但全球性的资产,比如有色金属、粮食、原油等大宗商品和地皮都会因此涨价。

二、既然美国人会印钞票,欧洲人和日本人自然不会闲着,他们的货币也是各国主要储备货币之一,美国人能印,凭什么他们就不印?何况他们的经济状况也不比美国好,各国市场都缺乏流动性,这样的后果是,大家都印钞票,全球物价一起涨。 三、中国面临这种情况,释放流动性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原因很简单,如果美元、欧元、日元都贬值,人民币不贬值的话如何出口?那么多的农民兄弟和大学生如何就业?生计会成为大问题,中国也许不一定会学美国,不需要印钞票,但释放流动性对于中国来说轻而易举。

加大票据的正回购力度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即可。其结果必然也是国内资产价格上升。

退一步讲,即使中国不释放流动性,国外的过量美元也会因为缺乏投资机会而流入中国,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则需要发行相应的基础货币对冲,促使流动性进一步增强。 四、世界货币体系也许会从此改变,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他国家能够买入美元,当然亦能卖出美元,如果各国发现美元贬值速度太快,而且美国人可能还要加印钞票,那么各国抛售美元国债的积极性会大增,商家也会拒绝接收美元,国债发不出,要刺激经济怎么办?美联储只好继续购入美国国债,如此一旦形成恶性循环,美元就只能砸在美国人自己手里了,美元在世界将失去信誉,世界货币体系将会因此发生巨变,欧元和人民币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到时候,虽然我们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大幅缩水,但我们的人民币上升为世界主要储备和流通货币,也许不一定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关于这一点,前景还很难料,我们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3. 美国大量印钞对其自身影响

好处有,欠那么多外债很好还了。不过危害肯定要远大于好处,以后没人再用美元了。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支付能力是受到各国承认的,国际间大量使用美元进行贸易结算,如果美国大量印美元,势必动摇美元的强势地位,一旦各国间就不再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并且不能及时出现其他一种强势货币,世界经济将倒退到易货贸易时代,这对美国和全世界来讲都是灾难性的。一旦美元成了废纸,大量依靠进口产品的美国人将买不到任何其他国家的产品,生活水平也将一落千丈了。

另外,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能成为超级大国,并最终拖垮苏联,美元是决定性的工具之一。美国通过建立“美元霸权”使全世界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向美国(即使苏联也不得不使用美元进行外币结算),成就了今天美国的全球超强地位,一旦美国大量印制美元就意味着放弃了美元的强势地位,那么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必将终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的目的,就是试图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以便保护本国利益。

所以,美国宁可举债也不会将美元印成废纸。

4. 美国印钞,中国股票会涨吗

最无耻救市 美联储3000亿收购国债 中国的那帮经济学家,离老美的水平,真的是差十万八千了 美元买国债,教科书都没有出现的救市方式,在伯南克回天乏力的时候,这个炸弹让全世界震惊!18日,美联储表示,将收购至多3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并将另购入至多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3000亿美元天量!触及市场经济底线!史上最无耻救市方式!美国股市立即冲高,国债收益率创2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元指数遭受2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而对于中国来说,2万亿外储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将再次蒙受重大损失。

更重要的是,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国际体系将面临国家信用危机。冰岛倒下了,英镑走弱了,欧元失去了实体经济支撑,如果美元也让投资者失去信心,那就不是经济危机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美联储印3000亿买国债教科书都没有的救市方式 传统意义上,美国的国债就是“美元”,同样以国家信用作为依托,这种金边债券在很多投资者眼里跟美元没有太大差别。但伯南克改变了这一传统。

美元变成了美联储的美元、国债变成了财政部的国债,用美联储的美元购买财政部的国债,伯南克正开始一项教科书都没有的开创性的救市方式。18日,日常的货币政策会议,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宣布,为维持市场稳定将收购最多高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

这种增发货币量的举措意味着商业和消费者的贷款利率将会变得更低,受此消息影响,美国长债收益率降幅达到50基点。同时美国ZF还表示将购入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促进经济复苏,问题抵押贷款证券也很有可能因为此举获益。

“这将是美联储40年来首度购入长期国债。”美国的投资者为此欢呼雀跃,长期国债价格因此走高,黄金价格走高,美元开始贬值。

“美联储关于购买美国国债以及额外的承诺几乎肯定会令华尔街感到欢欣鼓舞,因为美联储的这一套政策组合拳意味着一系列企业和消费者贷款的利率将会更低。”CMCMarkets表示。

事实上,早在3月5日英格兰银行也启动了类似的计划,购买不超过750亿英镑的英国国债,而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短期降幅达到70基点左右。美联储为什么会出台如此猛烈的救市措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自己说,在ZF机构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工具的影响下,抵押贷款利率已经下降,并称之为一些市场中明显的“绿苗”。

市场人士分析,英国央行通过购买国债成功压低利率,或许是美联储决心购买长债的原因之一。美联储上次实施这项政策是在1960年代。

“美联储理论上有无限供给美元的能力”,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进行猛烈抨击,“这个口子一开,美国国债还用其他国家买吗?美国自己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已经严重触及市场经济的底线。”

事实上,美国经济很疲弱,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将下降5%或以上。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GDP下降了6.2%,创25年最高降幅纪录。

自1月份会议以来,美国失业问题已经加剧,现在美国每个月将有逾65万人被裁员,推动失业率升至25年高点。美联储显然希望通过降低指标国债收益率,来带动各类消费和商业贷款利率走低。

但由于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而且数量高达3000亿,这个数据已经让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史上最无耻救市方式市场抛售美元!两个小时内狂跌。

美联储此举令美国股市欢呼雀跃,18日美国股市收盘走高。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90.88点,至7486.58点,涨幅1.2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6.23点,至794.35点,涨幅2.0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9.11点,至1491.22点,涨幅1.99%。

但这种快乐却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痛苦之上。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达到7396亿美元。

美联储一下子就可以购买接近中国一半的持有量。郭田勇表示,2万亿外汇储备又将面临新一轮的缩水。

我们可以选择抛售美国国债,但如果量太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量太大,美联储可能继续天量买入,也可能导致一个双输的结局。未来中国将遭受美元贬值、美国国债收益下降双重损失。

消息出来之后,美元兑主要货币全线暴跌。美元指数当天2小时内下挫2.4%,至84附近,美元指数自3月4日最高水平已累计下跌5%左右。

这也是美元指数自198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天欧元/美元急剧攀升逾400点,至1.3530附近,涨幅达3.6%,为200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美元/日元则应声下跌2.4%,一度下滑至95.70左右。

昨天,美元指数仍旧弱势盘整,没有摆脱贬值的阴影。CMCMarkets预计,中短线美元还有一定下跌空间。

法国兴业银行表示,美元过去2个月的涨势将宣告结束。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将显著缓和美元的供应吃紧状况,打压美元需求,进而令该货币汇价走低。

对于中国来说,美元贬值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迄今为止,公开数据仍旧显示,我们的美元资产还处于上升阶段,即使不再增加,资产贬值也够让人头痛。

据巴克莱预计,考虑到美国ZF未来六个月的国债发行量,美联储计划收购的3000亿美元约占其中的28%。中国已经身陷其中。

巴克莱建议,中国等美元投资者应当追寻美元和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过度。

    相关文章

    18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