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财经 > 银行 >

民营银行影响有哪些

广辉2分享

民营银行的概述

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有构成的统一体。

目前学术界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种。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紧要为民营企业提给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这三个定义都是从一个侧面罗列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对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形成全面的认识。

民营银行的资本金紧要来自民间,其对利润最大化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实行有效监管,民营银行往往会因危机问题而陷入失败。

民企办银行的很重要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给便利。一旦关联企业出现问题,贷款无法偿还,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危机。

民营银行的特征

建立民营银行紧要是为了中国商业银行业单元国有垄断,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备两个十分重要的特征:

一是自主性,民营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包含人事经营管理等不受任何政府部门的干涉和控制,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

二是私营性,即民营银行的产权结构紧要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并以此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干预行为的发生。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金融机构特殊的产权结构和经营形式决定了其具备机制活、效率高、专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民营银行是中国国有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必然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建立一些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民营金融机构将有助于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缓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对国内金融业的冲击。

民营银行失败的原因

民营银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不受政府干预,这也是其相比国营银行的优势所在。但这一优势的发挥是以健全的信用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为前提的。而现实状况往往与理论假设相去甚远。在生存环境不健全的状况下,民营银行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失败。纵观境内外民营银行的进展历程,民营银行失败的原因紧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市场准入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健全、特权集团介入、内部人控制和关联企业贷款。

1、市场准入

银行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因而人们投入办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银行又是一个高危机行业,其负债经营的特性决定了银行必须将“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因为银行的破产倒闭将使存款人遭受损失,并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为了防范危机,各国和地区在加强对银行监管的同时,往往对银行的市场准入,尤其是对民间资本办银行加以严格限制。而市场准入的不规范往往会导致两种状况:一是金融投机倒把,产生道德危机;二是造成金融过度(over-banking),形成恶性竞争。这两种状况最终将使民营银行走向失败。

第一种状况以俄罗斯为代表。俄罗斯在1991年前后放开金融业。由于采取的是“休克疗法”,在全面放开金融的同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结果造成金融投机盛行,一下子就冒出很多银行。这些银行多数是投机分子开办,到处坑蒙拐骗。俄罗斯的金融体制很快就被破坏,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第二种状况以 台湾为典型。 台湾在1989年修改了《银行法》,开始开放民营银行。由于没有建立准入法规,只是将资本金最低限额提高到10亿新台币,一下子就涌上来19家申请单位。1998年的银行数量比1990年翻了一翻,达到48家。再加上岛外银行开设的分行, 台湾的银行数量达到了94家。大量新生民营银行的涌入,使得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形成金融过度(over-banking)现象。很多金融机构经营困难,兼并重组时有发生。 台湾放开民营银行不仅没有实现提高银行效率的初衷,相反还带来了金融动荡。

2、监管机制

负债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的健康进展必须以健全的监管机制为前提。这一点对于民营银行尤为重要。因为民营银行的资本金紧要来自民间,其对利润最大化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在此状况下,民营银行从事高危机运作和金融创新的冲动也就更强烈。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其实行有效监管,民营银行往往会因危机问题而陷入失败。

世界银行金融市场进展局于2001年在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给它们的金融监管水平实行了打分。结果表明,那些尝试进展民营银行而以失败告终的国家和地区,如墨西哥、捷克和俄罗斯等得分均较低。这说明,金融监管机制健全与否与民营银行的成败有着密切联系。

3、特权集团

特权集团介入是导致民营银行失败的另一大原因。在开放民营银行时,特权集团的介入往往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很多大企业或利益集团利用特权开办银行,从而产生一批家族式银行,这很可能会拖垮整个金融系统;另一种是,在民营银行准入历程中,由于审批权掌握在某个部门手中,这往往会导致寻租现象,权钱交易不可避免,这就使很多不具备开办条件的银行产生,从而埋下金融隐患。这两种状况的最终结果都将是民营银行的失败,甚至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

让我们来看一下印度尼西亚的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印尼的银行业是由国有银行垄断的,效率非常低下。80年代初印尼开始放开民营银行,但由于特权集团的介入,许多民营银行大规模举债扩张,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大发横财。他们成为印尼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由此可见,特权集团介入民营银行所引发的问题不仅仅是寻租腐败这么简单,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金融系统的崩溃。

4、内部人控制

由于民营银行的资本来自民间,由民间自发组建,其在股权安排上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种状况是,股权过于集中,从而造成少数人控制银行;另一种状况时,股权过于分散,股东人数太多,他们彼此以来又相互冲突,从而造成事实上的经理人控制。这两种状况都会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

5、关联企业贷款

研究结果表明,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贷款,而那些失败的民营银行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股东一开始就企图用银行来圈钱。民营企业办银行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给便利。一旦关联企业出现问题,贷款无法偿还,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危机。韩国和 台湾的状况证明了这一点。

韩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银企之间的不正当资金关系。大企业的坏账迅速拖垮了韩国的金融体系。

台湾在放开民营银行时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为了达到金融当局设定的标准,筹建民营银行的发起者不得不求助于大企业,结果造成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不正常关系。由于银行和它背后的关联企业牵连过度,大企业财团往往过度运用金融杠杆,在经营上出现财务危机,然后牵连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最后连带着出现整个银行系统的挤兑危机。这是导致1998年 台湾金融震荡的根源。

民营银行道德危机的表现

一般来说,道德危机是指在契约签订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的一方通过采取对自己有利而又不至于被发现的行动,使得契约的另一方蒙受损失的行为。道德危机最初来源于保险市场,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企业的保险后,便不再有提防行动,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更高,给保险企业带来亏损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中,道德危机的存在具备一定的客观性。道德危机大小与资本性质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道德危机的产生紧要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制度约束的弱化,而不是资本性质。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资不抵债问题相当严重,但无论如何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中相当大部分最终还得由国家财政来负担,国有商业银行的失误成本最终被转嫁给了全体纳税人,可以讲道德危机在较长时期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民营银行而言,由于其资本来源和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民营银行的道德危机问题更应当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

从目前来看,我国民营银行的道德危机紧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准入中的道德危机。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民营企业要求组建民营银行的呼声很高。由于监管当局和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监管当局较难掌握民营企业开办银行的真实动机,很容易出现审核方面的偏差,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区域金融秩序的混乱。

第二,民营银行经理人的道德危机。民营银行紧要是股份制形式的商业银行,内部具备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银行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由于银行经理人掌握着经营权,并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他们很可能为自身的利益而去追求高危机、高收益的投入。而一旦投入失败,绝大部分损失将由股东来承担,当投入失败超过股东承受规模和能力时,危机就将转嫁给存款人,这样将会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三,民营银行股东的道德危机。通过解析,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办银行的动机紧要可归结为融资便利、上市筹资和投入经营三个方面。在中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融资难的状况下,民营企业办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关联企业的融资困难。但如果股东贷款过量并出现异常,就会引发危机。有研究表明,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贷款,而那些失败的民营银行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股东一开始就企图用银行来圈钱。

    相关文章

    1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