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财经 > 基金 > 私募要闻 >

私募转公募困难重重 私募基金热情不减

chenologin2分享

自从债券私募鹏扬投资顺利变身公募基金之后,不少实力不错的私募基金也野心勃勃的纷纷效仿,想要申请公募牌照,目前已经有不少私募基金已经提交了关于公募基金的设立申请,还有不少私募基金也在准备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的准备中,虽然困难重重,却挡不住私募基金的热情。

私募转公募困难重重 私募基金热情不减

近期,北京某大型量化私募研究总监向记者表示,正在筹划申请公募基金,相关材料已形成初稿,正在内部讨论可行性。“我们其实早就有做公募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实践。听说今年时间窗口比较好,可能会放宽,而且鹏扬已经取得成功,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所以我们就加紧去落实。”这位研究总监表示。

据了解,抱这种想法的私募还有不少。江浙地区一位私募基金董事长表示,现在私募监管比较严格,想要更加规范,不如去申请公募,按照公募的标准来做。“我们正在准备,包括人员、制度设计等方面,考虑清楚盈利模式、激励方式等,就会递交材料。”

北京某中型私募机构也表示,现在公司正在完善产品线,如果有条件,也会考虑申请公募。

虽然现在不少私募想要进入公募领域,成功者依然鲜见,只有鹏扬一家获批,私募只有耐心等待。

在部分私募还只是有“想法”的阶段,一些转公募心切的私募已经提交了申请。目前在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上的私募机构包括,较早的凯石基金、重阳基金,分别于2015年9月、12月递交了申请;博道基金、朱雀基金则是在2016年的5月和9月递交了申请;其中有三家已经进入审查阶段,一家还在受理中。

为何这几年一些具有实力的大型私募机构想要切入公募领域?据了解,公开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改变盈利模式、扩展多元化业务等,是私募大佬“私转公”的主要动力,而且如今私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生存并不容易。

私募意欲进入公募,主要基于几方面考虑:第一,公募产品线更加丰富多样,除绝对收益的私募产品外,还有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甚至可做QDII、LOF等;第二,进入公募有助于直接加大资金量,扩大管理规模;第三,加入公募有助于加强公司品牌效应;第四,不少大型私募具有完善、庞大的投研团队,建立公募体系,有助于人才的汇聚和激励;第五,利用公募平台引入长线资金,包括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等。

公募牌照影响力大,可以公开宣传,而且公募依靠管理费,收入相对稳定。“有些私募想把投资做成公司、资管事业,公募更合适。”困难重重难挡积极性。

“目前推进工作比较慢,我们的申请还在审核,场检等步骤还比较遥远,仍需耐心等待。如果有第二、第三家落地,‘私转公’可能就会比较快了。”前述上海百亿私募内部人士表示。他的说法也得到了另一家申请公募的百亿私募的印证。

记者发现,在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上“排队”的机构多达41家,有的已经申请较长时间。而对于私募证券基金来说,想要转做公募,不仅要满足实缴资本、资管规模等门槛要求,还有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监管层很慎重,鹏扬的成功也经历了很久时间。

徐丽表示,申请公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鹏扬的申请过程就大约经历了15个月;而且公私募业务范围上有较高重叠性,容易引发利益输送、公平交易等风控问题,监管层审批相当谨慎;而且部分私募机构产品线过多、过于复杂,或者创新太多,容易产生隐含风险,也是监管考虑的重点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鹏扬基金在申请过程中放弃了私募业务,另起炉灶完全做公募;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清理原来的私募产品: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主动清理、关停自主发行的私募产品,对新发的投顾产品加上变更投顾的条件,而个别产品做重大变更则需要所有持有人同意,鹏扬为此大费周章,花了很长时间。

想进入公募行业的私募有很多,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加入公募队伍绝非易事。几家申请机构相关人士均向记者表示,未来如果监管层有要求,他们愿意完全关停私募业务,把私募产品转为专户,全身心拥抱公募业务。

记者发现,虽然现在新的公募基金诞生进度比较慢,但并没有影响想要做公募的私募机构的积极性,仍然有私募在谋划涌入公募的大潮。

“我们也知道现阶段大概率是申请不下来的,但还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毕竟申请公募是一个规范管理的过程。而且未来想要拓展业务、做大资产管理,还是公募更有前景。”前述北京量化私募人士表示。

    相关文章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