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财经 > 银行 > 银行理财 >

银行理财不可赎回_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不可逆

郑诗2分享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不可逆

理财产品的净值取代了过去的预期收益率。投资者可能享受到更多投资收益,也可能会出现亏损。

最近,在浙江杭州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葛亮购买了一款一年期净值型产品,5月6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1.0409,5月14日跌到了1.0394,6月24日又涨到了1.041,“看来,这款产品的净值是在动态涨跌的,因此,产品收益情况不能看一时,得持续观察一阵。”

实际上,债券市场有波动,收益有起伏。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多数采用预期收益率的形式,投资者只要选择保本保收益产品,看准预期收益率,就能获得稳稳的收益,一些投资者就没有充分了解理财资金投向哪里、信息披露是否完整等。如今理财产品收益率跟随投资资产的收益上下波动,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

管圣义认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不可逆转。2018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随后银保监会发布配套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明确,银行理财产品是指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要打破刚性兑付,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

什么是净值化管理?管圣义进一步解释说,净值化管理是理财产品转型的核心内容,涉及银行理财业务的各个方面。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财产品的净值取代了过去的预期收益率,最大的不同在于,净值化产品从购买之日起,未来的收益是动态变化、不确定的,投资者通过看产品的动态净值来了解产品浮盈浮亏情况,按照净值申购赎回,所获得的收益取决于产品净值的变化情况。

新规发布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效果显著,预期收益型产品明显减少。

“以前购买预期收益型产品,从购买之日起未来的收益率几乎就是确定的。净值化转型后,投资者要时时关注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以了解自己所购产品的风险。”管圣义说,银行的理财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不管投资收益有多少,银行按照承诺的固定收益连本带利兑付给投资者,其余收益银行自己留存,如果有亏损银行也“刚性兑付”。而实行净值化管理后,投资者能享受到全部投资收益,银行只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投资有损失,银行也不会“兜底”,投资者要自己承担风险。也就是说,投资者可能享受到更多投资收益,也可能会出现亏损。

国内首款银行财富基金指数增长稳健

近日,国内首款银行财富基金指数——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迎来发布三周年。三年来,工商银行充分发挥在基金领域的专业优势,帮助客户进行财富的专业化管理。截至2020年6月末,该指数系列旗下的工银股混基金指数自发布以来累计收益率51.96%,大幅超越市场主流指数;中证工银动态配置基金指数累计收益率为17.13%,在市场大幅调整中表现平稳。

为帮助投资者解决“选基难”等问题,中国工商银行于2017年7月12日与中证指数公司联合编制了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旨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简单、实用的基金组合,降低个人选择基金时的信息不对称,有效解决基金投资者的“选择困扰症”。其中,“中证工银财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数”追求相对收益,编制过程更多地体现了“择基”,力求精选出每一阶段最符合市场热点的股票混合基金,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的客户,或者将每月固定收入结余进行分批投资的客户参考;中证工银财富动态配置基金指数”则是一款追求绝对收益的指数,编制过程体现了大类资产配置理念,适合客户将一笔固定资金投入并长期持有时参考。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中证工银财富基金指数在大类资产配置和基金筛选标准体现了工行专业判断能力。同时,区别于市场上大多数基金评价机构的量化评价标准,该指数首创“定量+定性”基金评价体系,评价维度包括资产类别维度、基金公司维度、基金产品维度、基金经理维度等,整个评价过程包含大量的调研和访谈,过程体现了严谨性、一致性和全面性。

三年来,工行还不断加强对指数投资策略的研究,丰富指数产品体系,提升用户体验。2018年,工行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对中证“工银股混”和“工银配置”两支指数进行追踪和模拟,发布了AI投产品。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通过“工银股混”组合进行股混基金投资,中低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选择“工银配置”组合进行稳健投资。2019年,工行又上线了两支以指数为主要业绩基准的FOF产品,构建了指数产品化体系。

银行理财“闭眼卖”时代终结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无疑是投资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从6月初某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一只固收类理财产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跌至-4.42%,到6月中旬百余只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再到6月28日有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元,银行理财产品的浮亏潮不仅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而且也让银行开始思考,今后的理财产品到底应该怎么卖。

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正在让“闭眼买”成为过去,“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已不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说教,投资者教育正在第一波遭遇浮亏的投资者中间拉开帷幕。与此同时,银行“闭眼卖”的时代也将终结,单单是焦头烂额地应付近一个月的理财投诉就足以给银行敲响警钟。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多重线索显示,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优势的丧失,银行理财资金初现“搬家”端倪。如何留住投资者,如何推销理财产品以及如何构建理财产品体系,成为银行在理财转型大背景下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28日,共有391只理财产品净值跌破面值1元,亏损幅度最大的达到了40%。但从理财市场总体来看,出现短期亏损的产品占比并不大,截至6月28日,市场上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为18836只,目前出现浮亏的391只理财产品,只占总量的2%。

但投诉量的激增真实反映了投资者的情绪。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某股份制银行推出的“N天成长”系列产品在最近一个月内,遭到了投资者近百条投诉,甚至还有投资者对其发起了集体投诉,截至目前,集体投诉数量已经接近200条。

实际上,“闹心”的并不只是投资者,理财经理推荐产品的专业性遭受质疑,也面临着压力。“这些天我净想着怎么安抚客户情绪,怎么解释产品浮亏了,新产品没卖出去几款。”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国贸支行的理财经理小任坦言,银行理财产品“想怎么卖就怎么卖”已经行不通了。

权益市场的火热,吸引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募新发基金总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权益基金占比接近七成,大量资金正借道公募基金涌入A股市场,被业内人士视为居民大类资产配置迁徙的标志。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权益基金发行放量是居民资金进场的信号。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固收类理财产品出现亏损对居民的投资偏好产生的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一位投资者坦言:“此前,银行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中扮演的是平滑风险的角色,既然不再保本保收益了,那还不如挪一部分到股市搏一下,或者干脆改为购买保本的存款类产品。”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在债券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81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054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1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6736亿元。

如何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及与此相适应的投研体系,并推动理财业务提质增效,向财富管理专家转型,是各家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某城商行构建起“金字塔型”产品体系以适配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需求,或许值得其他银行借鉴。

所谓“金字塔型”产品体系,涵盖“稳健、平衡、成长、进取”四大序列,风险层级由低到高。该产品体系以中低风险、收益相对稳健的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为基础,重点满足各层级客户对中低风险等级产品的理财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步打造绝对收益目标下的多策略产品,逐渐提高权益、量化、衍生品、跨境等不同策略比重,向中高风险等级延伸布局。完善的产品体系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金字塔型”产品体系中,都能找到满足自己差异化配置需求的理财产品。

    相关文章

    1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