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知识有哪些
雨水节气养生知识有哪些?
饮食篇
1、雨水养脾是关键 少吃酸多食甘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最应该养脾,少吃酸多吃甜。雷仕君解释,立春过后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春天为肝木升发的季节。中医认为,在五行学说里,太过则克己之所胜。木气太旺了就会克土,所以春天人的脾胃功能会比较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养脾。
甘味的东西都是养脾的,此类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如山药、芋头、茯苓、甘蔗等,推荐健脾汤粥有:淮山粥、板栗粥、花生粥、薏仁粥、黄花菜汤等。酸味的东西都是助长肝木的,一般来说应少吃一点。
2、雨水节气防上火 少吃羊肉狗肉
按理说,在下雨充沛的雨水节气,人们是不容易上火的,但医生提醒,雨水时更应该预防上火。
雨水节气,天气逐渐转暖,但早晚天气依然较冷,风邪渐增,人们很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上火。因此,此节气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错的蔬菜,少食油腻之品。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应少吃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3、雨水后进补 宝宝长更快
作为一个父亲,他经常把传统中医养生理念运用到生活中。他发现,春天给孩子多进补,孩子会长得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
雨水时节已经到了春天,春天万物生发,植物如此,人也不例外。小孩子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都像是干旱了一个冬天的土地一样,终于迎接到雨水的来临,如果这时特别注意给孩子补充好营养,如熬骨头汤,吃钙片等,让孩子有足够的能量来供应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偷偷地生长的身体,那么,孩子们就会快速成长。家有宝宝的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宝宝这个成长的好机会!
疾病篇
1、风湿患者可点艾草祛湿保暖
中医认为,春天雨水增加,风气很重。南宁市原博大医院中医师、南宁市大沙田骨艾康按摩保健院院长雷仕君提醒,这个季节,风湿病容易发作,家有风湿病患者的,可以经常点燃艾草。因为艾草性温燥,芳香而辟秽,可以祛湿。此外,普通市民也可以点艾灸熏足三里等穴位,起防病保健的作用。
医生称,经常用艾条熏三阴交、阴陵泉、涌泉等穴位,可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从现代观点来说,春天细菌繁殖很快,而一些实验已经证明,艾条燃烧所产生的烟雾能杀灭很多种类的细菌。
2、高血压患者别再熬夜
在雨水节气,冬天气开始转暖,冬天储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相应的就是肝气开始生发。医生提醒,此时,阳气的浮动会导致一些人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小儿多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
春天阳气开始上升,高血压病人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此类人应特别注意避免熬夜。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罹患哮喘、心脏病、慢性胃病的几率更高,此时,人们更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饮食有节,按时起居。
运动篇
晚睡早起 宜动不宜静
春天后,很多人都有春困的情况,雷仕君提醒,雨水后应少睡多运动。他解释,《黄帝内经》描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就是说,生活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提倡人与自然相对应。春天来了,白天渐渐延长,黑夜慢慢缩短,阳气渐长,阳主动阴主静,阳气生长了人就要顺应大自然的气机,减少睡眠的时间,增加活动的时间。
医生提醒,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早晚仍然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但因为雨水很多,最好不要晨练。
情绪篇
少生气多夸人可护肝
春季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的速度,肝火也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要适当地释放。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因此,春天不应该郁闷、生气。这段时节,除了保持愉快心情,也可多称赞别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保持好心情,也是护肝的一个窍门。
雨水节气宜动不宜静,适合进补,可进食花生粥、骨头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