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财经 > 资讯 > 国内经济 >

外资险企“醒了”?五个月内市场份额两次破10%

chenologin2分享

用“扬眉吐气”来形容外资险企近来现状一点不为过。随着2018年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码,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和市场份额,虽波动犹存,但整体走出了漂亮的“上扬线”。继去年12月首次打破个位数的占比“魔咒”后,6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今年前5月,外资险企增速继续提升,其5月单月业务收入高达317.89亿元,市场份额再次突破10%,创下年内新高。外资险企高速发展现象背后成因几何?其未来发展是否会继续保持上扬走势?国内险企又该如何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应对全球化的发展浪潮?

时隔五月 再现两位数占比

28年风雨历程,外资险企低份额“魔咒”正在逐渐打破。短短五个月,外资险企市场占比便实现了两次两位数战绩,超过以往数年的市场份额。

一组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0年前五月,外资险企1638.10亿元,市场份额7.10%,同比上升0.25个百分点。而从单月市场份额来看,5月,外资险企保费收入达到317.89亿元,市场占比为10.01%。这是继去年12月,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实现10.52%后,再一次破10%。

对于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在5月的显著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认为,一方面,中国政府在推动落实各项对外开放承诺和政策,而这些措施在保险业的反映较快、较明显,同时外资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开门红”因素,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一般在年末高于年初,而疫情造成今年“开门红”延后,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外资险企到5月才“发力”。

而在市场人士看来,五个月内,占比两次破10%也释放出外资险企走强的信号。自1992年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保险业对外开放正式起航,外资险企挥之不去的难题便是上次份额低位徘徊。

“由于本土经验匮乏,外资险企入华后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即便是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但市场份额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5%左右徘徊。”某外资险企负责人表示。统计数据也显示,2004年至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从97.94亿元增至2140.06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从2.27%增至5.85%。

不过,自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相继推出多项开放政策,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保险最先感受到风向,外资险企更是闻风而动。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外资险企业务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虽然一直有所波动,但是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呈现出整体增长的趋势,2018-2019年外资险企的保费同比增幅分别为10.01%、29.86%。今年前5月,外资保费收入增速为9.46%,再次超过中资险企增速。从市场占比看,2018年外资险企市场份额破6%,2019年突破7%。

对此,王向楠分析称,外资从股权、地域、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积极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同时中国保险业也在积极深化开放和改善营商环境,内外共同发力,带来了近三年外资险企市场份额的波动上升趋势。考虑到中外双方的意愿、外资在一些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主要经济体的开放程度,他认为这种趋势会继续延续下去。

增资落子  “洋鲶鱼”加速入场

近期,在政策频吹东风下,国际巨头频频示好,而国内保险市场亦“闻弦歌而知雅意”,增资入股频频落地的同时,外资独资公司也相继浮出水面。

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共有20余家外资险企获批增资超150亿元。其中,外资再保险公司可谓是频繁“发力”。5月12日,德国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增加注册资本15.60亿元,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由25.45亿元增加至41.05亿元,这是该公司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的第二次增资;而今年4月,瑞士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加至13.55亿元。

对此,银保监会表示,国外再保险机构更加重视并长期看好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申请开设机构,增加资本实力,以适应中国市场发展需要,提升在华业务发展能力。

除了外资再保险公司外,亦有国际巨头看准国内保险市场,参与国内保险公司募资计划。6月9日,全球再保巨头慕尼黑再保险集团旗下的德国安顾集团股份公司斥资8.82亿元,增资入股泰山财险。

彼时,安顾中国首席执行官思勇明表示,此次战略投资泰山保险标志着安顾集团正式进入中国财产险市场,是对集团现有在华的人身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有益补充,在华布局再进一程。

增资扩股的同时,外资巨头也在频频“落子”。今年1月16日,全球最大保险和资管集团之一的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旗下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6月19日,友邦上海分公司改建为独资人身保险公司的请求获得银保监会批准,这意味着我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诞生。

对此,友邦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表示,获批设立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与友邦自92年“返乡”以来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初心一脉相承。与此同时,多家业内人士认为友邦“分改子”将大大有助于其在内地的机构扩张,有望开启未来长达至少五年的高增长阶段。

最新数据也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共设立59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和131家代表处。

紧盯国内“蓝海”市场  欲分得一杯羹

为何外资险企对国内保险市场如此青睐,王向楠解释称,相较大部分中高收入经济体,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速较快,外资的市场份额偏低。

与此同时,瑞士再保险研究院发布的 sigma 报告也指出,中国和亚洲新兴市场依然是保险业增长的引擎,中国极有可能在 2030 年代中期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预计自 2020 年起未来十年间,中国非寿险保费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将达到 7.4%;预计未来十年间,中国寿险保费年均实际增速将达 9.1%。

在中国保险市场持续增长的态势以及中国政府全面开放的政策下,中国保险市场显然是一片蓝海。多名保险观察人士分析称,外资的引进将带来国际险企的资金技术资源和管理经验等,满足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的提质提量需求,在促进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激发保险市场活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王向楠也指出,根据最新数据,2018年在参与统计的世界88个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保险密度仅有2724元,保险深度仅有4.22%,分别排第44位和第38位,分别不及世界整体水平的六成和七成。

“目前由于监管政策导向的变化,‘规模至上’成为市场主体普遍的发展手段,造成市场竞争异化,大多数市场主体经营持续亏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在市场的众声喧哗中,大多数外资公司则由于产权的有效约束、股东的审慎经营理念、面向全球市场的统一业务标准等,能够恪守保险经营的一般规律,较好地发挥了保险的长期保障与风险管理功能,很大程度上为中资保险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在朱俊生看来,开放政策落实后,外资保险业务、尤其是寿险业务将加快发展。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渗透度的提升,其审慎经营理念的影响将逐步扩大,在长期保障业务发展方面的经验将会外溢,从而会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实习生 周菡怡

    相关文章

    18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