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财经 > 期货 >

生猪期现价格冰火两重天

广辉2分享

通过近期的观察和同业内人士的沟通,现在市场上无非就两种声音:

其一是看到非瘟带来的影响,进而开始关注市场声音和损失,对后市心态相对悲观,基于非瘟存在而且爆发时间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未来猪源的损失也是不确定性,会造成商品猪供应紧张的局面,那价格就不能看下跌了;

另一种声音,非瘟对能繁和育肥猪造成的损失已经是既定的了,是个减量,冬季爆发影响的是部分损失,但还有保护成功的存栏,只要整体的恢复量要大于损失的减量,那供给还是偏宽松些的,只是短周期的价格有些波动。

两种声音都有各自落脚点,支撑第一种的声音是对于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市场声音也是在说严重程度;第二种声音的支撑点在于,市场经过两年对非瘟的认识和摸索,应对措施逐渐完善,复产恢复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其实双方都是在看供给量和主因导致的异动程度如何。

两种声音无关对错,在时间节点没有到来之前,都是基于供应和主次因去推测大概率事件,既不能思想先入为主也不能考虑片面只抓局部,价格是供需关系决定的,而推测供需结构要了解市场存量,知晓市场变量和洞悉政策调控。

整体上看,虽然非瘟疫情对2018-2019年生猪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2019年和2020年采取了引种保护和种代繁育的措施,生猪存栏得以快速恢复,并对2021年的繁殖母猪基数产生了积极影响,至此,生猪恢复的基调是一致的。要想大体上对2021年的总供应有个了解,首先要确定的是2021年育肥猪出栏供应的时间节点,按10至11个月的繁殖周期推算,2021年1月和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就能基本可以反映育肥猪的出栏量,当然也可以根据2020年10月份100kg后备母猪存栏量(14个月的繁育到出栏的周期)来基本确定供给量。截至到2月底,农产网数据库显示能繁存栏量环比下降17.06%,同比增长0.36个百分点。

生猪期货主次因带来的影响。

主因是非瘟的影响以及造成生猪的损失,在2021年1月份较为严重的非瘟造成了既定损失,唯一不确定的是到底损失了多少,根据我们统计,局部地区损失严重,预估在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主因再次爆发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风险度,也会对市场悲观看法提供发展的土壤。

次因的影响程度反而没有主因那么直接,但是会对阶段性供给造成影响,比如因为主因导致的中小体重猪提前出栏、复产进度、复产间隔和育肥所带来的延伸问题。

还有一个有争议的次因——进口冻肉,而且很多人把港口冻肉看做是影响供给量的次因中的主因,只能说仁者见仁吧。

之所以说港口冻肉是风险度不断提升的因子,原因就在于港口滞留了约100-120万吨的冻肉,担心集中投放市场。根据我们对于港口情况的了解,2018年4月到2019年6月的实际情况是国内现货价格低,冻肉利润空间缩水厉害,几乎没利润,导致港口冻肉生意基本没人做,因为冻肉的利润是在现货价格高位之后才会扩大的,在6月份之后,生猪价格高涨之后,贸易商逐渐恢复了进口冻肉的业务。现在进口冻肉贸易商的在港冻肉只是碍于清关环节的增加,延长了通关时间,对于冻肉的流通来说,现在可以做到在一个月左右进入市场,只是量的多少和冻肉的流入的方向。

总体来说,主因影响的是出栏量,次因改变的是阶段性供给。今年猪价走势因为波动性加剧,增加了风险性而转为偏乐观一些,不过生猪产能恢复的趋势是既定的,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生猪价格下行的趋势也是不可逆的,但是冬季非瘟疫情的加重,使得价格运行速度放缓,下行斜率缓和,在风险度不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今年生猪出栏价格大概率还是会低于2020年的价格水平的。

展望后市,当前至4月,全国因为生猪疫情导致的提前出栏量增加,供给量阶段性增加,而猪肉需求较为稳定,因此短期内现货供过于求格局较为确定,待非正常出栏的生猪逐渐被消化后,市场将可能出现“缺猪”现象,大概时间在4月中下旬至7月前后。同时由于非瘟影响,90公斤以下的中体重猪大量提前出栏,势必造成2—3个月后的生猪供给量下降,因此,夏季这一传统的价格强势期在今年会更加强势。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的供给由3月至5月出生的小猪饲养长大形成,在北方生猪疫情尚未稳定的情况下,近期根据市场调研发现,南方片区的湖北、四川等地区猪瘟呈现增加趋势,长期来看,供给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看好远月合约生猪期货价格。

    相关文章

    186278